董必武法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时间:2014-07-29 00:00:00 来源:admin 责任编辑:

探析董必武抗战前后统战工作方法

戴新平 *

    在董必武光辉伟大的一生中,统战工作是他丰功伟绩中突出贡献之一。在这项艰巨而危险的工作中,董必武坚守了漫长的岁月,耗尽了大量的心血,组织了多方人力和社会关系,置个人安危而不顾,“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统一大业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耐心谈判,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于一九三七年八月达成协议,将在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若干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出版《新华日报》等。八月二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改编命令。九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决定,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长沙、重庆、广州、香港等地先后公开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八路军通讯联络机构。至此,董必武根据党的指示,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由武汉开始转战南北,写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巨篇。

    一、以地理、人脉等有利条件打开统战局面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董必武离开延安经西安到达武汉。他一到武汉,立即投入繁忙的工作。武汉是董必武家乡省会,一九0五年秋,董必武顺利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在此度过了由官费转为自费的五年读书生活。以后的几年,虽然学业圆满完成,董必武仍一直在武汉。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董必武在首义后的第三天来到武昌,参加了保卫三道桥的战斗。从一九二七年离开武汉后就没有回来过。一九三七年九月到达武汉时已是阔别十年,在家乡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对于董必武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是地理优势。武汉是华中重要城市,是“九省通衢”之“枢纽”,又是湖北省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董必武的家乡红安离武汉只有百余公里,年轻时在武昌读书多年。建党前后,董必武在武汉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有十五年之久。可以把时间再追溯得更远些,一九0五年董必武到武昌参加乡试,第一次踏上省城,进入到他认识社会的实地课堂。其中有太多的机会和感受让董必武对这座城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九一一年十月,董必武在武昌参加了辛亥革命,投身到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中,至此,开启他职业化革命道路的开端。一九二0年董必武在武汉创办了武汉中学、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并且从武汉出发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会议回到家乡武汉后,他着重进行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建设。与此同时,国民党于一九二四年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董必武虽然没有出席这次大会,但以其特有的社会和历史地位,逐渐成为湖北地区实现国共合作的中心人物。       

 其次是人脉优势。在董必武的人脉关系中,有一支人际关系为他的统战工作打开了局面,并为董必武在湖北开展统战工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最初参加同盟会开始,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到东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回国后在武汉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和经历,都为董必武的统战工作搭建了人脉桥梁。以至于在创建八路军驻国统区办事处、抗日军政学校等工作中都通过了辛亥革命旧友的关系。即使是在参加国民参政会时,国民党内也有支持董必武政见的人士。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就是,董必武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时,得到了国民党高层要人的举荐。这充分说明了董必武在两党中的威望。凭借这些有利的条件,给董必武在统战工作中创建功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再其次,武汉地区特有的政治历史资源也为董必武在此开展统战工作创造了绝好的条件。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首义、一九二三年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运动、一九二七年在董必武家乡举行的黄麻起义等革命活动,为武汉地区乃至湖北成为革命力量雄厚的地方奠定了基础。

    二、以诗书、外交、雄辩等特长进行统战宣传

    董必武在长期的统战工作中用巧妙的方式方法,以个人的文化、外交、雄辩等特长,为统战工作积累了经验、谱写了统战艺术的佳话。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否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董必武在国统区对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以及海外华侨进行了大量的争取和团结工作。以诗会友、以书联谊既是文化修养的相互欣赏,也是志同道合的具体体现。董必武深厚的诗词功底、外交、雄辩特长形成的统战风格让人记忆犹新、痛快淋漓。

一九四二年,冯玉祥将军六十寿诞,董必武作诗祝贺:

贺冯焕章将军六十寿

上将勋名日月高,时危草莽起英豪。

                   龙争虎斗风云会,豕哭狼奔海宇骚。

                   力赞中枢抗强寇,惟耽佳句弄柔毫。

                   吟诗寿世原馀事,语妙并州快剪刀。

 这是一首祝寿诗,同时也是一首联谊诗。在团结一切力量的策略中,董必武十分重视各民主党派对统一战线的参与和支持。在争取其它党派、各阶层、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抗日的战斗中,董必武利用文化元素和以诗聚友的独到方法,在统战工作中起到了“胜过万条枪的”作用。

 一九四三年九月十六日,董必武作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出席了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在此之前,国民党于九月六日至十三日召开的五届十一中全会上,大肆攻击、诬蔑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鉴此情形,董必武致电毛泽东、周恩来,一方面详细汇报了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的情况;一方面请示中央:是否出席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中央复电:“决定你可出席本次参政会。会中如有反共报告、提案及决议,视情况或当场抗议,或退席后再提书面抗议,由你依具体情况行之。”不出所料,九月十八日,董必武单枪匹马出席了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开幕式。在会议的第四天,国民党违背了不在会上进行反共的承诺,参谋长何应钦利用作军事报告的机会,大肆诬蔑中国共产党和第十八集团军“不顾大局,扩充实力,袭击友军, 破坏抗战”,“割据地盘,滥发钞票,破坏金融,诬蔑中央”等等,历时两小时。董必武强压心中的怒火,沉着应对。根据会议的议事规则,董必武对何应钦提出口头询问,并逐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董必武从三个方面对何应钦进行了质问;然后当场澄清事情真象,并介绍了十八集团军艰苦抗日的贡献和事实;最后鉴于参政会上有国民党安排的捣乱分子扰乱秩序,董必武退席以示抗议。

 董必武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上的表现,在国民党中震动很大。会后有友人作诗赞颂道:为国谋团结,奔驰大后方,

 只凭三寸舌,胜过万条枪。

 暴露言辞尽,从容任务偿,

声明离议席,理直气轩昂!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国统区人民群众、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对董必武的赞佩。

重庆的“特园”是董必武在重庆进行统战工作时经常出入的地方。特园的主人——鲜特先生无私地将自己的寓所提供给民主党派领导人作为聚会的场所。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史良等民主党派领导人,经常在此甚至是彻夜共同分析形势、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和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策略。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召开的聚会或座谈会董必武是每场必到,到会后必与他们亲密交谈,因而董必武成为特园的常客,与特园的主人鲜特先生结下了“共纾国难,荣辱与共”的关系。

一九三八年底,董必武与周恩来前往特园拜访特园的主人鲜特先生,商定将特园作为中共和各界人士磋商事宜的场所,鲜特先生慨然应允。从此,民盟总部设在这里,民盟主席张澜也就住在了这里,各界爱国人士在这里共商国是。董必武将特园称之为“民主之家”。后由冯玉祥将军书写成匾额,张澜先生写楹联,挂在特园门前。后来毛泽东主席来重庆谈判,前往特园拜访张澜和鲜特先生,看到了这个由董必武起名,冯玉祥将军题字,张澜先生书写的楹联时,赞叹不已,称之为“三绝”。

 董必武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表现在他高超的语言技能上。董必武虽是清朝末年的秀才,但他掌握着英、日、俄三种外国语言。在与国外记者的接触中均留下深刻印象。最有说服力的是董必武在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时,所表现的国际统战风采至今仍传为佳话。

 三、以培养谍报人员、筑建情报攻势等方式创建统战奇功

 董必武在统战工作中运用了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方式,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人才是革命胜利的保障,是事业发展的希望。统战工作需要后继有人,需要枝繁叶茂。在培养教育统战人才计划中董必武运用了两个办法,即公开办校和秘密培训。

 董必武“重教”“兴教”的举措由来已久。从一九二0年创办武汉中学开始,陆续创办和参与创办了湖北党义研究所、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农民训练班、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应城抗日军政训练班、汤池抗日军政训练班、黄安县七里坪抗日军政训练班等。以办校的形式培养教育的人才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还为以后的革命斗争人才的需要作了提前准备。董必武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激励着每个青年革命者,领袖的力量和导师的影响是董必武被称为“董师”的独特之处。

 进入统战区工作后,董必武巧妙地把握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同时把这种关系作为一个屏障,能张能收、能明能暗。

 董必武在开展统战工作时采用了一项极其特殊的手段——秘密培训。实际上就是完成 “谍报” 任务。因为这项任务的圆满成功,他拥有了现代中共党史上“统战谍报大师”的美誉。他培养使用的几名情报人员,在国共两党斗争中起了“当得10万兵”的作用。

熊向晖是我党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情报人员。在派熊向晖打入敌人内部之前,董必武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向熊向晖转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甘于当闲棋冷子,在党明确指示撤离前,绝不要离开胡宗南;隐蔽党员身份,保持不左不右、爱国进步青年的政治面目,进一步取得胡宗南的信任,在国民党里要机智、勇敢,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最后,董必武亲切地拍拍熊向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吧。我和恩来送你八个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熊向晖心潮澎湃,深感重任在肩,他郑重地表示:“请党放心,我决不辜负党的期望。”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蒋介石加紧反共,胡宗南紧随其后。这样,熊向晖作为周恩来两年前布下的闲棋冷子,已不闲不冷了。熊向晖接受了党中央的指示,在秘密战线上执行“特殊任务”。 1943年,由于熊向晖事先向周恩来密报,使胡宗南第34集团军闪击延安的计划落空。1947年胡宗南率国军23万人进攻延安,彭德怀率领共军23千人在青化之砭、羊马河、范蟠龙镇、沙家店等处连战连捷,以及毛泽东敢于留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全得益于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获取的情报。

 郭汝瑰是经董必武教诲成为中共谍报人员的。郭汝瑰一九0七年出生,黄埔5期毕业,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0年去日本留学,与中共失去联系。一九四五年五月郭汝瑰在重庆经任廉儒介绍拜见董必武,提出恢复党籍的愿望。董必武与郭汝瑰深入交谈,让郭汝瑰用实际行动经受党组织的考验,并将郭汝瑰转交中共吴克坚情报系统。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的郭汝瑰,与中共方面密晤100余次,提供了大量有关国军的战略战术情报,国军竟未察觉。杜聿明曾提醒蒋介石注意郭汝瑰,蒋介石不以为然,可见郭汝瑰的保密工作做到何等程度。一九四九年一月,郭汝瑰任72军中将军长,驻军四川泸州,后任22兵团司令兼72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按刘伯承指示率万余人在宜宾起义投共。

 还有一位为我党提供情报的韩练成。韩练成(19081984),又名韩圭璋,宁夏固原人,1925年入西北军,在国军第二集团当过营长、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国军72师参谋长、独立11旅旅长、170师副师长、16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46军副军长、军长。韩练成是桂系主要将领,白崇禧的亲信。

 一九四六年,韩练成秘密将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副团长董必武接到上海白崇禧公馆,商谈要事。董必武告诉韩练成国共和谈肯定破裂,要韩练成掌握好部队,视机会配合解放军行动。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军队向山东共军发起重点进攻,共军华东野战军9个纵队进行莱芜战役,将北线国军包围,韩练成奉陈毅指示命46军自围中溃出,自乱阵脚,致共军大获全胜,歼国军56千人,生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中将。

    董必武在开展统战工作期间,指挥熊向晖、郭汝瑰、韩练成等人从事谍报工作所获取的重要情报,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减少了损失、鼓舞了人心。因此,董必武培养、教育的谍报人员和他自己投身到此项工作中建立的功勋以其光辉的形式载入史册。

 董必武在统战工作中创建的丰功伟绩与他个人的品质和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与他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是分不开的。因为有了董必武这样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八年的统一战线才能够坚固如磐;因为有了董必武这样的中国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涌现出大批为国赴汤蹈火的志士;因为有了董必武这样的共产党员杰出代表,人们对共产党有了足够的认识进而产生无尽的信仰。

 

  释:

①冯玉祥将军(1882.11.6——1948.9.1)字焕章。

②《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上,第405页。

③《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上,第411页。

④《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上,第382页。

⑤《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上,第382页。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4-20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4-20

onlyone168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 董必武纪念馆馆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周明钱 备案号: 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箱:100081,电话:010-66110681 电子信箱:dongbiwu@chinalaw.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