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法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时间:2017-10-20 00:00:00 来源:admin 责任编辑:

  •  来源:民主与法制社  

  • 理论研究有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局面,最根本的就在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正是在这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进入系统推进的新阶段,法治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实践中全面展开,展现了中国法治大视野大格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齐头并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法治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更加优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法治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党领导法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机制研讨会参会者合影

      中国法学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国法学会通过成立专门理论研究机构,以举办各种论坛、沙龙、内刊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努力做好法治理论研究领域的旗手。

    理论研究有机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作为中国法学会直属的专门研究机构,法治研究所积极组织力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工作中。

      2016年10月,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同意,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正式更名为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中心”的办事机构,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的秘书处工作。

      学会党组对法治研究所工作高度重视,在课题研究、活动组织、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对法治研究所给予了大力支持。

    成立仪式上,王乐泉会长为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颁发聘书

      受中央有关部门委托开展专项调研,为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献计献策。法治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党领导立法专题调研”“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党规与国法关系研究”“社区矫正用警问题比较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数据真实可靠、资料丰富翔实、论证充分有力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委托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相关研究成果被吸纳并体现在中央有关文件中。

      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法治研究所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注重发挥这一桥梁作用,注重地方法学会、法治实践部门、法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作用的发挥。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委托12个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省级法学会开展专项调研,完成了近20万字的边疆、民族地区调研报告。

    陈冀平书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宋功德共同为中心揭牌

        通过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专家论证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尽可能地调动法学法律界的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法治研究所也积极吸引有相关研究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如在开展“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时,法治研究所从中国法学会外国法专家库中,挑选了一批中青年研究骨干,分国别进行域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资料的翻译和整理。这些中青年骨干,有的曾经在国外求学,有的正在国外访学或者求学,他们熟悉所翻译国家的司法制度。他们工作认真负责,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搜索最新、最权威的资料,力求最全面、最准确、最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的人才队伍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终形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六个国家近30万字的《域外法治人才建设研究报告》以及全面介绍我国台湾地区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人员和警察队伍建设情况的近17万字的《台湾地区法治人才建设研究报告》。这些域外资料的搜集、翻译和整理,为课题研究主报告的完成,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法治研究所的同志们,在接到任务后,不怕苦、不怕累、精诚团结、分工协作,保障了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如,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基本上都处于上午、下午各一场座谈会、晚上整理调研报告、中间穿插群众座谈会和社区调研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到后期封闭撰写主报告过程中,更是达到了忘我的工作状态,连续数日每天工作讨论十几个小时。在中国法学会的办公楼内,下班时间已过,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

      理论研究有阵地

        创设举办各种论坛、沙龙、内刊,不仅成了中国法学会开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抓手,而且还是开展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

        法治研究所以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为依托,以“中国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重点问题法治沙龙”等为抓手,以情况报告、简报、《司法改革内刊》等为载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焦法治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接受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等单位的委托,围绕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标准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健康中国”献计献策。为深入开展党内法规研究,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7月,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准成立了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法治研究所作为研究中心的办事机构。王乐泉会长出席中心成立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陈冀平书记担任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法学会所有专职副会长及部分兼职副会长担任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宋功德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乐泉会长指出,中国法学会将以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为平台,通过中心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兼职研究队伍等力量,以及与其他党内法治研究机构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学界及实务界的沟通联系,凝聚各方智慧,推动党内法规研究不断深化。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国法学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积极投身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伟大事业的具体体现。

          “中国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重点问题法治沙龙”是法治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的重要抓手。

          2016年,中国法治论坛以“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保障”为主题,2017年,以“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为主题,组织法学法律界的有关专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法学青年论坛”2013年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主题,征集论文3718篇;2014年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为主题,征集论文2676篇;2015年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为主题,征集论文4500多篇;2016年以“互联网治理与法治发展”为主题,征集论文3000多篇;2017年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主题,征集论文4570篇。

        9月25日,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成就回顾高端论坛在石家庄举办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紧紧围绕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每年都会选取其中一个法治理论或者实践中的热点作为主题,并坚持以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本,通过组织主题征文、开展论坛演讲等形式,推出了一大批有创见、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同时,论坛本身也已经成为联系和汇聚法学青年人才、鼓励创新、奖掖后学的重要阵地。

          “重点问题法治沙龙”是围绕重点法治问题开展的小型研讨会,先后以司法职业保障、转基因法治问题、大数据开发利用等为主题,邀请在本领域有相当研究水准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共商对策。

          除了办好每一场大型活动,法治研究所还十分重视成果转化工作。每场活动结束后,法治研究所组织专门力量编写相关情况报告和要报,先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等领导同志的批示。

          此外,为更好地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2013年开始,法治研究所围绕相关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搜集资料,并分别创设了《司法改革内刊》《党内法规内刊》《食品安全法治内刊》《互联网法治内刊》《未成年人法治保障内刊》《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内刊》,将相关成果和信息以内刊形式,报送中央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理论研究有成果

          近些年来,中国法学会在引领法学研究中,注重将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完善立法体制,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立法权力边界,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中国法学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规划的研究以及法律、行政法规、重要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的咨询、论证等工作。配合立法机关开展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咨询、论证工作,常态性召开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成立全国统筹的立法专家库,建立与各级立法、政府法制、政协等部门的长期协作机制,指导地方法学会组织专家积极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

          除了立法方面的贡献,中国法学会还在严格执法上献计献策。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和法律风险评估工作,为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探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明确省、市级法学会作为法学、法治类社团的业务主管单位或枢纽型组织,承担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职责,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在公正司法上,中国法学会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近些年来,中国法学会积极参与司法体制改革,承担党委、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委托的研究任务,为司法改革决策的制定和完善建言献策。加强对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准确解读司法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工作。配合参与有关部门和机构从优秀法学工作者、律师中选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在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司法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对深圳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评估,获得了委托方和社会的认可。

          与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工作”,三年来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各地方法学会与人民法院共建诉讼服务志愿专家机制已列入《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和省级法学会工作年度考核项目。

          在全民守法环节,中国法学会更是身体力行,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中国法学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开展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扎实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推动“双百”活动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充实“双百”讲师团;适时召开“双百”经验交流会。以各地方法学会为主,扎实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在市、县(市、区)法学会深入开展。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中的应用,更好利用“两微一端”等拓展传播渠道,形成正面宣传的联动报道机制。开展基层法治社会创新品牌活动,利用“法律诊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以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学法律工作者应当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法学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中,既发挥自身研究力量,又整合学界的顶尖高手,为我们国家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法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充当了法学智库的角色,发挥了法治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排头兵、扛旗者的重要作用。

          (作者: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侯兆晓)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周明钱 备案号: 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箱:100081,电话:010-66110681 电子信箱:dongbiwu@chinalaw.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