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法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时间:2014-07-28 00:00:00 来源:admin 责任编辑:

加强审判工作  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学习《董必武法学文集》笔记

   *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建设新一轮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民法院司法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作为一名司法实务工作者,在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过程中,通过仔细梳理董老关于“加强司法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的思想,探索完善司法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的路径,无疑是对董老最好的纪念。

一、  董必武关于加强政法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的论述

    笔者在学习董必武法学思想过程中,发现董必武对加强政法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的论述主要表现两种情况。第一,文章直接论述“司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包括两篇,一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时期的政法工作》[①],二是《司法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②]。第二,在其他文章中有论述司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高人民法院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工作》[③]。当然,还有一些具体论述分布在其他文章当中。这些文章均形成于1954年、1955年间,当时,“中国人民为着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而进行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从恢复时期进到有计划的建设时期。”[④]政法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就是“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⑤]

    董老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在建国初期,“有的同志说,司法工作没有意义,没有前途。……也有的同志说,人民司法工作做起来很费劲,一时看不出成绩,还不受领导机关重视。”[⑥]董老严肃指出,“我们说司法工作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是一致的,人民司法工作的前途是很好的,如果司法工作没有前途,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前途了。……我说我们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对司法工作的规定看,对司法工作的重视并不比其他任何政府部门差。”[⑦]

    众所周知,无论是董老的“法制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这些仅是理论阐述和纸面上的规定,如何在社会中得到实现,必须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相结合,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人民司法工作才能得到重视,人民司法事业才能长足发展。有鉴于此,董老审时度势地提出加强政法工作、政法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著名论断。

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公正司法的保障

当时光之箭飞至21世纪,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法院的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从保障经济建设发展到保障“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大局。

近年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部门,与虚拟经济相对。[⑧]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的话,不可能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⑩]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凸显了实体经济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司法审判工作对实体经济的保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人民法院一项重要职责-

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徐州金山桥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1995年成为升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辖区面积近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设有4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项目强区、科技兴区、环境立区、和谐安区”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力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总目标,全力推进招商选资,始终抓紧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载体平台,着力打造创新体系,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区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建设国家级一流开发区取得了明显进展。2012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100亿元,完成GDP431亿元,在江苏省132家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前十位、江北第一位,在全国17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从2010年的28位上升到20位。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具体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发展方向上看,现代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开发区已形成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矿山机械、建材机械、风电设备、节能环保设备为特色,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高端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新光源三条产业链;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核心区”、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品牌示范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当前正在全力构建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及高端家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五大新兴产业为特色,纺织服装、特色食品两个传统优势产业为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从企业构成来看,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还有以卡特徐州、中能硅业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也有以海伦哲、燃控科技等为代表的民资企业,外资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来自亚洲的企业有95家,北美企业21家,欧洲企业13家,大洋洲企业5家,世界500强企业 11家。

三是从区域发展功能来看,徐州城区东部中心地位愈加牢固。开发区辖区面积近1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已经投资完成了装备制造产业园、工程机械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清洁技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正在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配套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现代服务业集中区,特别是高标准规划了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努力打造依托高铁,连接京沪、汇聚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全新平台,重点发展介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简称“2.5”产业。目前,占地12平方公里的高铁生态商务区一期初具规模,金龙湖小镇、君廷五星级酒店、软件园等一批高品质功能性项目已经建成。2013年以来,开发区又实施以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和工程机械产业园为主的“南北两翼”开发区,呈现出“产城融合”的新态势,开发区支撑能力将明显提升。

    四、开发区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

为完善全市人民法院管理体系、加强开发区的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于2012910日应运而生,开始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崭新历程。建院以来,人民法院围绕徐州市和开发区工作大局,出台了《关于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找准依法发挥审判职能的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审判工作。

一年来,开发区法院通过建院之初的大走访、大调研和2013年年初的“百日调研”两次专项调研活动,我们掌握了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对法院司法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企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具体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对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开发区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冲击。区内一部分企业订单减少,产品库存积压,流动资金不足,生产销售大幅下滑,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与矛盾不断积累转化,衍生出各类纠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产品销售后因合同相对方无履行能力导致回款困难,债权清收压力巨大,特别是作为全国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辖区工程机械企业众多,由于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本身的特点,导致企业购销合同纠纷激增,仅仅徐工集团就可能有上千余件案件涌入法院;企业裁员、倒闭等引起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往往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就会有几十、几百件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化解,这些纠纷呈现数量多、影响大、对立情绪严重等特点,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自开发区法院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处理、化解了徐州某机电公司等近300余件劳资纠纷案件;企业经营资金断裂,由此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债权人等产生的经济纠纷,由于此类纠纷涉案金额大、法律关系复杂等,处理起来难度极大,例如,目前正在处理涉及鑫皇集团的相关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波及11家金融机构,近百家企业、个人等等。

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司法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表现在招商引资上,已经从早期的拼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发展到现在包含软环境在内的全方位竞争。这其中,司法环境如何,能不能为各类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护,公正司法能否践行,正成为判断一个地区法治软环境如何的重要指标。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因拆迁征地补偿等导致的各类纠纷不断涌现,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因流动人口增加、商业环境恶化等因素产生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持续增加,社会治安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对社会稳定造成压力。这些新形势、新变化对法院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多元化,转型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型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为应对转型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面对一系列的各种新挑战,例如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企业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更加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耗等等。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由此产生的矛盾就会转化为纠纷,成为企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各类法律风险。

五、司法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就是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努力的方向。根据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经法院党组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全院干警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论述,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人民司法职能发挥的落脚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坚持制度完善,建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司法审判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保障实体经济审判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民庭,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注重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反应越来越灵敏,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企业倒闭、破产等一系列后果,产生一系列纠纷,大量案件涌向法院。这就要求法院不能机械办案。建立科学的分析研判机制,司法审判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宏观经济形势、新的法律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分析,掌握其对法院司法审判工作产生何种影响,是压力挑战还是历史机遇,并对这种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详细制定各种应急工作举措,迅速进行响应,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

三是提升司法能力,有力回应挑战。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法院司法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促使法院必须把能力素质建设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围绕“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主题,通过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法院干警的理想信念,强调公正廉洁为民。要树立学习意识,通过庭审技巧观摩、法律文书评比、专题培训等各种方式促使干警提高素质。

四是注重预防引导,从源头上化解纠纷。采取培训企业法务人员、组织专题研讨等方式提升企业法务人员素质,规范企业合同签订、履行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工会调解等方式化解劳资纠纷。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司法创新、大胆裁判,发挥法院裁判文书的指引作用,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各种问题,避免纠纷的发生。

    董必武关于加强政法工作尤其是人民司法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的论述,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是其真理性光辉从未因为时间久远而淡化,而是历久弥新,对人民法院科学发展、推进法治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院长。

[] 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6月第1版,第170-176页。

[] 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6月第1版,第246-250页。

[] 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6月第1版,第268-270页。

[] 董必武:《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时期的政法工作》,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

  页。

[] 董必武:《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时期的政法工作》,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

  页。

[] 董必武:《对参加全国司法会议的党员干部的讲话》,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

  47页。

[] 董必武:《对参加全国司法会议的党员干部的讲话》,载《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 靳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关性问题研究》,载《大众商务》(20101月)总第109期,第76页。

[] 姚景源:《每人愿意干实体经济,问题在于制度设计》,载《创新科技》2012年第7期,第5页。

[] 《习近平: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载《京华时报》2013722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周明钱 备案号: 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箱:100081,电话:010-66110681 电子信箱:dongbiwu@chinalaw.org.cn